天津百利鑫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专家讲解宫颈癌
来源: | 作者:tjblxcom | 发布时间: 2019-07-03 | 30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宫颈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稳定上升且趋年轻化。子宫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居第二位,据世界范围统计,每年估计万的子宫颈肿瘤发病例。其中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现宫颈肿瘤病13.5万,约占全球发病数的1/3,是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已建立了筛查制度的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子宫颈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世界妇科学新研究显示:宫颈肿瘤发病均源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及危害、发病率和死亡率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世界范围统计,每年估计有46.6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在已建立了筛查制度的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子宫颈浸润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我国自50年代末期就积极开展了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如上海纺织系统、江西靖安县及其他一些坚持开展筛查的地区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国宫颈癌的死亡率由70年代的10.28万下降到90年代的3.25万,下降了69%。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也由70年代的高水平下降到中等水平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每年仍有新发病例约10万,约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五分之一.几年来,据一些国家和地区报道,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大致稳定,但局部有增长的趋势,别是宫颈癌的年轻病例有所增加。近年,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宫颈癌病人年轻化趋势的报道
地区和人群分布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至今在南非、东非、美洲中部、中亚、南亚和拉美地区,宫颈癌仍是危害妇女的主要肿瘤之一。城市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农村。尽管在过去的年问,我国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在我国中西部的部分地区,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率几十年来却始终居高不下。如甘肃武都、山西阳城等县,宫颈癌死亡率高达36.00万,超过全国宫颈癌死亡率的10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00万.
关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各国报道不一。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通常在35岁以后,高峰年龄在45-49岁之间。宫颈癌的分布存在着种族和民族间的差异,如在非裔美国人、拉丁美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发病较多,而夏威夷人、新西兰毛利人等发病较少。我国曾经对8个少数民族进行过调查,发现维吾尔族的宫颈癌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蒙族、回族,而藏族、苗族、彝族较低。一般来说,在经济收入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病较多。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农业人口多于非农业人口,而且患者大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偏僻农村或缺水的山区。这在客观上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宫颈癌发病的影响。此外,性生活紊乱的妇女和城市流动性大的妇女中患宫颈癌的危险性较高。
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研究进展宫颈癌的病因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40年代,一位意大利医生从死亡登记资料分析中发现,患宫颈癌的妇女大多数为已婚者,未婚者很少,而修女几乎不患宫颈癌。因此提出结婚与否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之后,人们又发现了许多与宫颈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概括来讲,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行为危险因素,诸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及性混乱等;其二是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表明宫颈癌可能存在着家庭聚集现象。
近来年,宫颈癌在病因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在生物学病因方面取得了突破。与宫颈癌最为密切的相关因素是性行为,因而人们很早就怀疑某些感染因子的作用。1977年,研究人员在电镜中观察到宫颈癌活检组织中存在HPV颗粒,此后,国内外学者就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取了许多证据。目前证实: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感染的人群分布HPV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HPV感染是一种通过性生活传播的疾病,通常没有症状。在大多数国家, HPV感染十分常见。全世界妇女中,每年约有10%-15%的新病例。年轻的性活跃妇女HPV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对于性行为活跃的妇女,子宫颈至少感染一种HPV的终生累积概率非常高,可达40%。可检出期比较短2-3年),估计HPV感染的发病率近似于患病率。虽然大部分妇女HPV感染期比较短,一般在8-10个月左右便可消失,但仍有大约10-15%的35岁以上的妇女有持续感染的情况。这些持续感染HPV的妇女,有更高的风险患宫颈癌。妇女还可反复感染HPV,也可同时感染几种型别。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很难估计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但HPV的感染与性行为有关是比较明确的。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口服避孕药、怀孕以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损害等。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主要危害那些无法得到或充分利用筛查的妇女。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0为各国癌症控制所确定的原则运作,至少可以使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60%。虽然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筛查计划,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因财力缺乏难以执行这样的计划,结果使85%的宫颈癌患者死亡。如何使大多数妇女得到筛查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途径。一、筛查对象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均为筛查对象。21岁以下的宫颈癌患者极为罕见,而且从HPV感染到CIN至少需要3—5年时间高危妇女人群定义为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 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卫生条件差/性保健知识缺乏的妇女。某些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宫颈癌筛查,如因其它良性疾病切除子宫后的妇女。
二、筛查最佳起始和终止年龄2l岁左右的年轻妇女,但最常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中。通常从发现高度病变到发展成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30岁左右是癌前病变高峰期。因此,一般人群,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筛查起始年龄可考虑为25-30岁;经济欠发达地区,筛查起始年龄应放在35—40岁。.对于高危妇女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应适当提前。绝经后妇女,因为子宫颈逐渐萎缩等生理改变,使得观察子宫颈病变和刮取子宫颈细胞越来越困难。特别是那些定期参加宫颈癌筛查结果均为正常的妇女。65岁后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极低,故一般不主张对65岁以上的妇女进行常规的宫颈癌筛查。每年一次细胞学筛查,连续二次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3年查一次。若连续2次HPV和细胞学筛查均为正常者,可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5-8年。由于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通常进展较慢,因此筛查可以间隔较长时间。即使如此仍有可能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几乎与每年一次筛查具有同等效用。甚至每10年筛查一次或者一生中仅筛查一次也可大大降低两率。因此,筛查方案的重点应放在那些高危妇女人群中,而不是放在筛查次数上高危妇女人群,筛查间隔时间应较短,最好每年筛查一次。四、随访对象组织学检查发现的以上者、特殊职业妇女人群、或年龄30岁以上的高危感染者,应每年随访检查。
检查前告知病人的注意事项:<月经正常妇女,在月经来潮后10-18天为最佳检查时间;检查前48小时内不要阴道冲洗,不要用避孕药膏等阴道内药物;检查前48小时内不要行性生活。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常用的筛查方法、传统巴氏细胞学涂片、液基细胞学和细胞学自动阅片系统检测、肉眼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摄片法与发达国家的妇女相比,发展中国家仅有少数妇女能够得到癌前病变的筛查服务。现有医学技术对宫颈癌的发生率影响有限,因此,降低其死亡率有赖于行之有效的人群筛查。巴氏涂片作为一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应用已达半个多世纪,对宫颈癌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巴氏涂片的敏感度还远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近年来,宫颈癌筛查方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新发展的薄层液基细胞学和检测高危型<SPAN lang=EN-US>HPV DNA</SPAN>的技术,显著提高了检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使宫颈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
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提高和改进在镜下看宫颈细胞脱落过程的清晰度,可以不丢失任何一个细胞,提高诊断力和阳性率。
常用的早治方法任何一个筛查计划都必须后继适当的治疗查治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进行癌前干预和减少晚期癌的发生。宫颈癌前病变
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激光和电灼等。手术治疗:包括子宫颈锥切和全子宫切除术。根据我国相关医疗规定,治疗前必须作病理检查予以证实。物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病变小、级别低的宫颈癌前病变,一次治愈率可达85%—97%比较不同物理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不能获得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但此类治疗方法可在门诊进行,且较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中必须强调,采用保守的物理治疗前必须排除浸润癌,此外,治疗后应定期随诊。子宫颈锥切术包括三种:冷刀锥切、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及激光锥切。是年代后较广泛用于治疗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价廉、省时,并发症少,可在门诊进行,故患者易于接受。冷刀锥切是古老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意义,在强调重视生活质量的当今,治疗性冷刀锥切的应用受到重视,对欲保留生育功能的>级和子宫颈微小浸润癌患者更有意义。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则是已完成生育的中老年级患者彻底治疗的方法。早期子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远比子宫颈浸润癌的治疗效果好得多,子宫颈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67%,子宫颈早期癌为90-92%,而子宫颈原位癌则可达100因此通过筛查可以达到早诊早治,降低子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